要走西伯利亞大鐵道之旅,先讓大家回顧一下自清朝康熙以來到光緒年間與俄國沙皇在此鐵道周遭所衍生的戰爭→領土→締約,及至今踏上故土重遊,心有戚戚焉否?
《尼布楚條約》,俄方稱《涅爾琴斯克條約》(俄語: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中國和俄國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為維護文化資產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16世紀後期沙皇伊凡雷帝時開始,俄國開始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殖民過程。
1636年俄國人到達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亞全境。這個地區成為了俄國人的殖民地。當俄國的勢力接近中國時便發生了軍事衝突。
1652年(順治九年)俄國人東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今黑龍江省海林縣)章京海色率所部擊之,戰於烏扎拉村」。這是中俄之間第一場戰鬥。
1657年沙俄派正規軍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之後中俄之間發生多次外交和軍事上的衝突。
1685年康熙帝於平定三藩之亂後派將軍彭春於5月22日從璦琿起兵5,000人,5月25日攻入雅克薩。之後清軍撤軍而俄軍捲土重來。
1686年清軍再攻雅克薩並圍城。
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尼布楚條約》正式簽字。
俄羅斯全權代表陸軍大將費耀多羅·戈洛文伯爵和清政府全權代表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國舅佟國綱在尼布楚(現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定的邊界條約,內容為:
1.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
額爾古納 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諸房舍,
應悉遷移於北岸;
2. 雅克薩地方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越境,
否則捕拿問罪。十數人以上集體越境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
3. 此約訂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
並應械繫遣還。
4. 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5. 兩國人帶有往來文票(護照)的,允許其邊境貿易;
6. 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條約有滿文、俄文、拉丁文三種文本,以拉丁文為準,並勒石立碑。碑文用滿、漢、俄、蒙、拉丁五種文字刻成。根據此條約,俄國失去了鄂霍次克海,但與大清帝國建立了貿易關係。此條約以外興安嶺和額爾古納河為界劃分兩國邊界,但沒有確定興安嶺和烏第河之間地區的歸屬。
1693年俄國派使節赴北京覲見要求通商,由於其使節行三跪九叩禮,康熙帝非常高興,特准俄國在北京建俄館,每3年可以派200人商隊入京逗留80天,其他國家不得享受此待遇。
後記:中國稱此條約為「清朝做了讓步的平等條約」,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則稱此條約為
「不平等條 約」,並聲稱俄羅斯在《璦琿條約》中收復了在《尼布楚條約》中被中國人
強佔的失地。